井筒結垢規律及溫度和壓力是如何影響碳酸鹽結垢
研究油井井筒中結垢規律,是在油井中的不同深度,下入油管短節觀察的。從結垢井短節結垢數據看。
(1)隨深度增加,結垢速度加快,泵下短節和泵筒結垢最嚴重。
采出液從地層到井底、再從泵下短節流經泵筒,整個過程中壓力梯度變化大,結垢嚴重,泵下短節(861m)結垢速度0.46mg/(cm2*d)高于泵上短節(850m)1.5倍以上;而泵上油管內采出液在流經泵筒后壓力梯度變化小,從800m到850m泵上短節結垢速度盡管依次增加,但幅度??;深度在478m短節觀察不到結垢,井筒內結垢深度應在500m以下。
(2)結垢中期后,結垢速度降低。
第一次下入的短節結垢速度比第二次快近2倍。第一次下入的短節上碳酸鹽垢比例大于第二次短節,碳酸鹽垢沉積速度快、硅垢沉積速度慢,碳酸鹽垢可促進硅垢沉積,使其結垢速度加快,二者以共沉積形式存在;第二次取出短節碳酸鹽垢比例低(泵下第一次短節比例30.9%,第二次比例為16.8%),以硅垢沉積為主,結垢速度慢。
(3)隨深度的增加碳酸鹽垢比例增加,硅垢比例降低;進入結垢中期碳酸鹽垢比例減少,硅垢比例增加。
溫度和壓力是影響碳酸鹽垢沉積的主要因素,當采出液從地層流到井底時,壓力降低,二氧化碳從水中逸出,加速碳酸鹽垢的沉積。
碳酸鈣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,溫度升高時結出更多的碳酸鹽垢,而井筒內溫度從地面到井底隨深度遞增,碳酸鹽結垢量也依次增加。
硅垢沉積受溫度、壓力變化影響很小,從井底到地面碳酸鹽垢比例減少,硅垢比例增加。
按時間先后順序,油井采出液pH值升高(pH=11-12),硅離子濃度不斷增加,井筒內碳酸鹽垢比例減少,硅垢比例增加。
2020年6月29日 13:35
?瀏覽量:0